本帖最后由 流浪飞沙 于 2015-1-24 04:04 编辑
这是我读到杨兄的第二篇文字。上一篇是《承诺》。果然是有语言功底的。当然,若要精益求精,也许还可以写得更好的。比如: 1.“我放不下祖宗传的戏”,爹对儿子说话,怎么说得如此绕呢,直接说出戏种名称如何?还可顺便宣传一下此戏呢。
2.“目光依依”,依依一词最早应当出自《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后引申为留恋,所以,似乎用来形容女人更为恰当。不如换个词?
3.“爹不会孤独。我是戏师嘛,可到别的村,教些徒弟学戏。”孤独一词较为书面化,似乎很少用于口语,而一个农村老头儿大约更难以说出这个词,换为“闷”之类的如何?后面如果改为“我是戏师嘛,可到别村找徒弟的。”会不会更精炼一点?
4.“林一身轻松,愉快上路。”林不是不可以轻松,我只是觉得,如果他揣着包袱上路可能更有人性深度。细想一下,老爹在家明摆着是孤家寡人一个,有个头疼脑热的自己势必鞭长莫及,如何轻松得起来?再引申一下,此文的主题既然是留守,何不在撤出上面下点功夫?儿子劝撤的理由越充足,态度越诚恳,老爹的留守便显得越固执,越可贵,越令人动容。从这个角度看来,父子之间的互动显然简单了一点。
5.“一阵掌声“哗哗”响起”,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堪称临门一脚,人物的孤独心境和戏曲的没落处境均得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但既然荒野无人,掌声却是从何而来呢?虽说读者明白是虚写,但若在前面加上“似有”二字,可能更为合理。后文也最好让叶子们碰撞碰撞,最好还哗哗地响一响,与之呼应,大约更为圆满。
说到底,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还望海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