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灯 文/黎凡 当文强摸进熟悉的小院落时,伴随着一声吠鸣,一条黑影从柴垛上扑了上来。 阿花!文强低喝一声。 黑影愣了一下,立即晃动着尾巴低鸣不已。响声惊动了屋内,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阿花,谁啊? 文强轻轻推开门,见母亲正摸索着划火柴点灯。文强扑在母亲面前,一口气吹灭油灯,低声哽咽着说,娘,别点灯! 母亲浑身一颤,手抖得厉害。黑暗中,她摸着文强的头发、脸庞、身体,老泪纵横。她说,儿啊,你终于回来了!你好瘦。 文强拉着母亲的手,问,娘,这村的其他人呢?母亲说,都搬走了,他们打工赚了钱,嫌这山沟穷,新房子都修到梁上去了。这村子没人住了。 文强哦了一声,说,你跟哥嫂住去吧,你一个人留在这沟里咋行呢? 母亲拭着眼泪,笑了。她说,儿啊,你一走就是七年三个月零两天。如果我也搬走了,你回来找不到家啊。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文强没回答,一会儿就响起了鼾声。黑暗中,母亲长长叹了口气。 鸡叫第一遍时,文强惊醒了。继续逃,还是不逃?前几天,他电话咨询了家乡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电话线那一头,律师给他讲了很多话,并亲切地告诉他,投案自首是唯一的选择。这么多年来,亡命天涯如惊弓之鸟的日子,他真受够了。 母亲早早起来,她将煮熟的鸡蛋和几百块钱捂在文强的口袋里,指着屋后的羊肠小道,说,儿啊,走这边往右拐,没人会看见。 晨曦中,母亲满头的白发迎风飘动。文强扑通一声跪下,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踏上村前的大路,朝派出所方向走去。 作品的情节发展,细节描写,人物刻画,都比较接近自然、真实,尤其是“母亲”的表现,正如刘浪老师所言,“没有高大上”。可见作者的创作心态,还是比较趋于平稳扎实的。 有三个建议: 1、“前几天……是唯一的出路”,这一段情节明显出现了痕迹(尤其是“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这样的表述—这种全称表述,属于比较正规严肃的场合或文字所用,不太适合“文强”在此时的处境和心境下的表述。),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在插入主办方相关因素时,比较勉强,使得作品的叙事、情节、细节等发展方向,到了这里都有点走样了。 2、标题“灯”,并不是很切合作品的主旨,或者可以这么说,你的作品实际创作出来以后,并没有如你所愿地,完美地表达出你所要表达的东西。我们并不知道,你这篇作品的重心是想放在“母亲”母爱的感化作用上,还是律师的一番言辞上。虽然它们都可以是“灯”,但“灯+灯”未必还是“灯”。 3、从一个独立作品的角度,只要消化掉第一点所说的那个痕迹,就是个不错的作品了。但从参赛的角度看,作品并不是很适合本次大赛主题要求。由作品的着墨重点可以看出,“文强”最终选择自首,并非完全出于自身法治意识的觉醒,也不完全是被法治观念所引导。其实,若不是勉强地加入了那一段关于电话联系律师的情节,本文的主题可以说与“法治”几乎不搭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