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81|回复: 18

杠夫(再修稿)

[复制链接]

2836

帖子

53

精华

26

听众
主题
246
积分
18522
记录
3
收听
0

钻石闪人

发表于 2015-2-7 10: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林柏江 于 2015-2-7 22:38 编辑

杠夫
文∕林柏江      
      准备起灵了。柱子跟着大人到灵堂去圈活绳。有人问柱子,你能跟上趟?门外有人嘀咕,总不给别人家抬杆,等他奶奶没了,我们也不抬。柱子耳尖,听罢手足无措。这时,驼背表哥气喘吁吁跑进来说,让我来。杠夫头见状忙说,柱子扛凳子吧。依村规,这次二叔公没了,该柱子家派人抬棺。可柱子家就他和奶奶。
      大号“鸣呼”。表哥他们抬着灵棺疾步而去,很快便将柱子甩后头了。柱子一不留神掉沟里,大叫,等等我。
      日头落山背,夜猫子呜咕叫。柱子听着听着就觉得脑壳子沉沉的,没吃饭就趴床上睡着了。寅时过半,昏睡中的柱子忽然说,我来,我来,你们都一边去,走开。不一会儿,柱子浑身筛糠,手脚不停地抽搐。奶奶吓的忙去叫来表哥。表哥说,柱子烧的厉害,说胡话呢。于是,表哥一把将柱子抱上摩托车,又用布条把柱子和自己紧绑在一起,要往山背那边的乡卫生院赶去。
      奶奶说,夜里黑,弯多坡陡,过黑风口可得小心。不一会儿,摩托车就给苍黑的大山吞没了。等日头出来,过路人发现了滚落黑风口深谷下的摩托车。表哥头颅开裂早没了气。柱子虽说给救了过来,但脑子已不大灵光。
      东游西荡的柱子,渐渐长壮实起来。这天,村里一户办丧事的人家准备出殡。柱子咿啊着冲过去要抢抬杆。大伙拗不过他,又见村里没几个腿脚灵便的在家,就说,也好。柱子一把拨开瞧热闹的伢仔,说,让我来。

9938

帖子

127

精华

36

听众
主题
345
积分
57227
记录
0
收听
2

版主

发表于 2015-2-7 11: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题材源于生活,语言富有个性。但主题设置可再推敲。个见!

点评

感谢剑言一白老师读帖指点。 不过,我很想听听剑言一白对现有文本主题的解读。 真心请教。远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7 11:13

2836

帖子

53

精华

26

听众
主题
246
积分
18522
记录
3
收听
0

钻石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剑言一白 发表于 2015-2-7 11:03
题材源于生活,语言富有个性。但主题设置可再推敲。个见!


感谢剑言一白老师读帖指点。
不过,我很想听听剑言一白老师对现有文本主题的解读。
真心请教。远握

2836

帖子

53

精华

26

听众
主题
246
积分
18522
记录
3
收听
0

钻石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1: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的跟帖第二句漏了“老师”二字,已补上。抱歉。

9938

帖子

127

精华

36

听众
主题
345
积分
57227
记录
0
收听
2

版主

发表于 2015-2-7 11: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杠夫”是一种民俗的产物,懦弱的柱子因“脑子已不大灵光”而勇敢,具有讽刺意味。其中“坳不过他”应该为“拗”。个见!

点评

谢谢剑言一白老师再度指点。错别字,我马上改过来。 关于主题,如果这篇有的话,我更愿意理解为:在农村人口流失的大背景下,一种淳朴的东西依然在顽强地传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7 11:50

2836

帖子

53

精华

26

听众
主题
246
积分
18522
记录
3
收听
0

钻石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1:5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剑言一白 发表于 2015-2-7 11:40
“杠夫”是一种民俗的产物,懦弱的柱子因“脑子已不大灵光”而勇敢,具有讽刺意味。其中“坳不过他”应该为 ...

谢谢剑言一白老师再度指点。错别字,我马上改过来。
关于主题,如果这篇有的话,我更愿意理解为:在农村人口流失的大背景下,一种淳朴的东西依然在顽强地传承。

2836

帖子

53

精华

26

听众
主题
246
积分
18522
记录
3
收听
0

钻石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2: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剑言一白老师很热情地两度给予真诚指点,十分敬佩版主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关于主题,我就再多说一句吧。“柱子一把拨开瞧热闹的伢仔,说,让我来。”我个人理解,这是对表哥精神的褒扬,表达柱子对表哥的怀念,或者说表哥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柱子身上得到了复活。
惭愧啊,自己出来说了这么多,说明这篇习作也许失败了。

2409

帖子

51

精华

14

听众
主题
262
积分
15804
记录
2
收听
14

版主

发表于 2015-2-7 12: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寅时过半,沉睡的柱子忽然说,我来,我来,你们都一边去!都给我走开!奶奶吓的忙去叫来表哥。表哥说,别担心,柱子烧的厉害,说胡话呢!表哥一把将柱子抱上摩托车,又用布条把柱子和自己紧绑在一起,飞也似地往三十里外的乡卫生院赶去。
奶奶说,夜里黑,看不清道,过黑风口时小心!表哥早已消失在夜幕里。

这样多些语言上的细节,应该真实生动些。

点评

这篇旧作,改了多次,我自己感觉仍有些问题。当然,跟主题无关。 张老师这回给出的建议,说到要害上了。我已作了修整。谢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7 14:39

2836

帖子

53

精华

26

听众
主题
246
积分
18522
记录
3
收听
0

钻石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4: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红静 发表于 2015-2-7 12:37
寅时过半,沉睡的柱子忽然说,我来,我来,你们都一边去!都给我走开!奶奶吓的忙去叫来表哥。表哥说,别担 ...

这篇旧作,改了多次,我自己感觉仍有些问题。当然,跟主题无关。
张老师这回给出的建议,说到要害上了。我已作了修整。谢谢!

226

帖子

2

精华

10

听众
主题
15
积分
1402
记录
1
收听
0

铁闪人

发表于 2015-2-7 21: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行风 于 2015-2-7 21:04 编辑

旧稿、新稿都看了,应该说,取材、主题都不错,但觉得表现手法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个人觉得,在情节组成上,有点闪闪烁烁,像端不稳的摄像机,使画面跳跃不定,情节发展断点多,不流畅。这里头,怕是有人为的故意。你的主观意图,是不想什么都说得那么明白。想和你商榷的正是这点。我认为,闪小说叙述,是要有一定的隐蔽性,但不能因此就故意闪烁其词,好像只有这样才是艺术。其实不然,隐与露、藏与秀,都应该有个尺度,隐得过多,断点太多,跳跃太大,读者读的时候就会觉得磕磕绊绊,零敲碎打,晦涩难明。所以我主张,对进入故事生活截面的“象”,要按前因后果的秩序勾勒清楚,对故事里的“义”,要隐蔽起来。不把“义”喊出来,就是有蕴含,有余味。作者欣赏的是故事,品味的是“义”,这应该是规律。不知对否?

点评

太行风老师的分析,我很赞同。 根据个人目前的理解消化吸收,已再作修改。太行风老师得便再给瞧瞧? 谢谢!恭送吉祥!  发表于 2015-2-8 09:33
形象大于思想,细节决定成败。

2836

帖子

53

精华

26

听众
主题
246
积分
18522
记录
3
收听
0

钻石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22: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行风老师的分析,我很赞同。
根据个人目前的理解消化吸收,已再作修改。太行风老师得便再给瞧瞧?
谢谢!恭送吉祥!

226

帖子

2

精华

10

听众
主题
15
积分
1402
记录
1
收听
0

铁闪人

发表于 2015-2-8 11:0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太行风 于 2015-2-8 11:08 编辑

昨天想着一个问题,脑子里一闪就再也想不起来了,现在突然记起。——故事核问题,抬棺材,让我来,作为一种要褒奖的精神或者说美德,有多大?抬棺材,在农村是很平常的互助行为,顶多他年龄小点、脑袋有点不灵光。所以觉得是用力很大,着眼点不大,撑不起来。再一个,从表述的效果看,还说不上感人。我妄言,供参考。

点评

太行风老师好。 老师这个“一闪”,总体上我不赞同。现实中,也许是由来已久,写作中总有那么一种“微言大义”或“天将大任于斯人也”的东西,作为终极目标,当然不错。然而,我觉得,这对于几千字、几万字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8 14:17
形象大于思想,细节决定成败。

2836

帖子

53

精华

26

听众
主题
246
积分
18522
记录
3
收听
0

钻石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14: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行风 发表于 2015-2-8 11:05
昨天想着一个问题,脑子里一闪就再也想不起来了,现在突然记起。——故事核问题,抬棺材,让我来,作为一种 ...

太行风老师好。
      老师这个“一闪”,总体上我不赞同。现实中,也许是由来已久,写作中总有那么一种“微言大义”或“天将大任于斯人也”的东西,作为终极目标,当然不错。然而,我觉得,这对于几千字、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大部头来说,能做到的也是“凤毛麟角”,或者说可遇不可求,更遑论几百字的精短小说了。所以,我对几百字短小说的写作态度是,能够给人些微启发,甚至会心一笑,就可以了。回到《杠夫》来说,也许确实是失败的习作,但要说撑起多大的主题,我觉得没有必要,就是上面我关于主题的解释,也是别人读过后说的,我只是看到有师友理解为“讽刺意味”,才转述过来,真心话我自己写的时候没有想到那么高大上的东西。至于感动或不感动,这当然跟文章的水平有密切关联,另外,也许还跟读者的阅历、知识面、人生态度等等有关。
      啰嗦了这么多,主要是佩服太行风老师豪爽直言助人为乐,所以,我也就把自己粗陋的想法毫无保留地说出来了,也作为一种写作上的交流,这也是我一以贯之的态度。
      祝万事如意!

点评

对不起,话太直,伤着你了,致歉。不过,真的觉得支撑点小,远没有表哥的举动感人,表哥夺了柱子的彩。我不是一个主张大腔大调的人,写“高大上”,是我反对的,远不如写人性善恶美丑与冲突更能抓人。 这篇东西,我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2-8 22:02

226

帖子

2

精华

10

听众
主题
15
积分
1402
记录
1
收听
0

铁闪人

发表于 2015-2-8 22: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柏江 发表于 2015-2-8 14:17
太行风老师好。
      老师这个“一闪”,总体上我不赞同。现实中,也许是由来已久,写作中总有那么一种 ...

对不起,话太直,伤着你了,致歉。不过,真的觉得支撑点小,远没有表哥的举动感人,表哥夺了柱子的彩。我不是一个主张大腔大调的人,写“高大上”,是我反对的,远不如写人性善恶美丑与冲突更能抓人。
这篇东西,我也在想,假如让我写,会怎么构思,想出这么一条路子,不知可行不可行: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一个个走到生命尽头,尽管儿女赶回来,还是缺少抬棺的杠夫。柱子身体不好,可为了送老人们启程,一个个抬出他们走,每一次都耗尽体力。到抬第x个老人时,他终于顶不住了……(结局没想好)。仅是一个设想,供你参考。

点评

太行风老师过谦了。咱们多交流,相信就能相互加深了解。我抽时间再改吧。回复迟了,抱歉。给太行风老师拜个早年!远握  发表于 2015-2-11 10:16
形象大于思想,细节决定成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闽ICP备2025097108号-2 )

GMT+8, 2025-9-19 15:21 , Processed in 0.21051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