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 小说说什么?人也,事也?
小说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展示写作主题的观点至今仍然被很多作者甚至批评家奉为小说、戏剧类文学作品创作的不二法门。我也一直认为小说就是写人,人是诠释作品主题的载体。
近读三十年来小小说成功作品,才明白:这种理论其实是一种伪理论。她既不能概括小说戏剧的社会功能也指导不了小说戏剧的写作实践。你说,王蒙《坚硬的稀粥》、王奎山《鸟巢》算不算优秀小说?此类作品里塑造的“典型人物”是谁?您再看这篇段国圣的蚂蚁小说《停止呼吸十分钟》——
如果紧闭嘴巴,再捏住鼻子,那呼吸就停止了。老百姓称之为憋气。有的人憋十秒八秒就吃不消了,但有的人却能憋上几分钟。同志们哪,这可是个很了不起的事啊!
比如我楼下的那位,据说能憋五分钟甚至更长一些。但苦于没有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整日在家闷闷不乐。一日,无聊中打开电视机,巧了,一家著名电视台正在 开展憋气比赛的报名活动。结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位仁兄出色的表演,令在场的所有人口瞪目呆,叹为观此,并以绝对优势获得了憋气大王的殊荣。
回到家后,他毕恭毕敬地把奖杯送到妻子手里,感激涕零地说:若没有您的培养,我哪会有今天的出头之日!妻子翻了翻白眼,朝窗外一努嘴:荣誉应该属于城市!
窗外车水马龙,尘土飞扬。
作品只写了一件事:环境污染令人窒息。正是这件事才造就了那位憋气大王。相比于环境问题,憋气大王只是其结果而已。但你肯定不会说这篇没有典型人物的小说不是一篇优秀小说。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小说说什么?人也,事也?
近读李渔《闲情偶记》,方知其然。
原来,很久以前李渔就说过“一本戏中……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具属衍文,原本初心,又只为一事而设,即作传奇之主脑也。然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实在可传而后传之,则不愧传奇之目,而其人其事与作者姓名皆千古矣。”又说:“如一部,<琵琶>只为蔡伯喈一人;而蔡伯喈一人,又只对‘重婚牛府’一事。其余枝节,皆从此一事而生”。“后人作传奇,但知为一人而作,不知为一事而作。尽此一人所行之事,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作零出(叶雨注:即独幕剧)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屋之梁。”(《闲情偶记•立主脑》)。
李渔所谓传奇就是戏剧。深长思之,李渔的戏剧创作观点同样适合于小说创作。纵观所有优秀小说作品,其“原本初心”,都“只为一事而设”呀!所有优秀小说的妙处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人因事而立。没有好故事做基础,人物根本出不来。所以,一篇小说能不能写好关键在于你怎样写这件“事”, “事”写的怎么样?人在“事”中。“事”写得好,人自然立得起来。
还有一个问题:过去一直说故事就是说事,现在小说写作又归结为写事,岂非把二者混淆一体了?非也。小说是以事写人,故事是以人说事。前者,通过精当的事件描写写人,人是“事”中的人;后者则是通过说书形式把事说精彩、说完整,人是“说事”的人。“事”的功用不同。
以“写事”的观点概括小说写作、小说欣赏(或曰批评)能够解决以前困惑我们很久很多的问题。由此,我有一个更加武断的认知:以写事为抓手进行小小说、蚂蚁(闪)小说创作,而不是为塑造人物而刻意写人,其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将加丰满活泼,作品将更加厚重更加有生命力。
二 小说的境界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肆陆》说: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三者随之矣。
吴洋先生在赏析这段话时,说:我们无法对境界(或者说“意境”)这个美学范畴作出明确的界定,在这段话中境界以一种本原的形式出现,它可以生发出气质、神韵(或者还有格律、格调)等范畴;同时它又具有终极的整体性,它包含了气质、神韵似乎成为美的最高要求和终极目标。
我以为,文学作品之美是相通的。除了格律,王吴二位说的诗词创作“境界”同样适用于小说创作。小说品质的高下同样取决于境界二字。
那么,小说的境界体现在哪里?窃以为小说的境界就是小说应该具备的四个维度。即:
一、高度:小中蕴其大、浅处见其深;
二、厚度:蕴含丰富、发人思索;
三、力度:吸人眼球、动人心魄,不装腔作势、不危言耸听,不为泄一时之愤、图一己之快者;
四、长度:即生命力如何。
当然,要写出小说的境界,就必须写你熟悉的、善于驾驭、能够驾驭的题材。有真生活、真情感、真感受才能写出“真境界”。
作为精短文学样式的小小说、蚂蚁(闪)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更要追求境界,否则难以存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