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言一白军旅闪小说 哨所有一片相思林 周末,下哨回营,我走近哨所旁那一片郁郁葱葱的相思林。 枝头上,一束束毛绒绒的小黄花,把小岛的情绪点燃。凝视着那一片金黄,我的思绪被拉向很远很远。 哨所——相思林,这是多么独特的构思,种它的是当年的老连长还是指导员? 脑海里不禁想起了老营长的话:一身军装,两地分居,三方牵挂,四海为家……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码头上,一对刚度完蜜月的夫妻,四目相对依依不舍。妻子把一盆绿色的树苗交给丈夫,郑重地说:把它种在你们的岛上,想我时看看它 哽咽了。 丈夫接过树苗,如同接过一项神圣的任务,他庄重地敬个军礼,然后转身登上炮艇。炮艇离岸边越来越远,把小岛与故乡拉成一条看不见的线。 于是,守岛人开始在哨所旁的石缝间凿出一个洞,围上防风布,哨兵也就多了一份养护和交接的职责。台风肆虐、寸草不生的海岛,开始有了一簇绿色。时光飞逝,那用爱灌注的相思林,慢慢地在哨所旁葳蕤出一片希望。 其实在海岛上,还有一棵栩栩如生的相思树,挂在连队荣誉室的玻璃框里,丝绸手绘的相思树上有几块血迹,那是在守岛战斗中老排长留下的遗物。 急促的集合哨音响起,打断了我的思绪。 值班员通知:全体集合,到码头迎接建岛20年来第一批上岛探亲的军嫂。(489字) 父亲的夙愿 台南,思炎别墅。大厅里,白发苍苍的父亲像雕塑一样坐着,他的目光久久地”立正”着一张画稿。思绪飘过那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 父亲是国军的退役中将,给八路军连长画一幅画像,是他一生的夙愿。因此,我特地请来了知名的老画家。 这画是根据父亲的那一篇回忆录描写的一次战斗场景画出的初稿,随着父亲表情的变化,老画家心情忐忑。 收回思绪。父亲顶了一下老花镜,走到油布前,轻轻地抚摸着,先是一阵激动,之后皱眉对画家说:额头上的这道伤疤,要偏右点,那是为了救我被鬼子刺伤的;他左手被炸断了大拇指…… 在父亲的指点下,老画家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一次又一次地覆盖,慢慢地,父亲的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就是几十年定格在父亲脑海里的一幅抗战画面:主峰上硝烟弥漫,阵前尸横遍地。八路军连长的目光炯炯,表情义无反顾,右手高举大刀,左脚跨上战壕……一个出击者的形象栩栩如生。 热泪盈眶的父亲坐在沙发上,深沉地说:他牺牲70多年了,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那次我所在的国军连队陷入日军的包围圈,绝望之时是他带领八路军和民兵赶来帮我们突出危境,结果他……画这幅画,我是要去大陆的CCTV“等着你”节目,寻找他的后人……(480字) 军嫂 面如春风的林韵,把一叠证件轻轻放在桌上,对挺着大肚子的慧宁说:妹子,我是家政公司派来给你当月嫂的。 看着暗红色的《医师资格证》,慧宁一脸惊喜地对林韵说:你原来还是妇幼保健医生? 林韵声音如山泉:是的,为了解决夫妻长期两地分居问题,我辞职了,来到县里当月嫂。 慧宁无语,内心涌起一种共鸣。 抚摸着那本蓝色的《高级母婴护理证》,慧宁柳眉紧皱,脸上闪过一缕尴尬的神情:你是双星级高级月嫂,那算了,我请普通的就行了…… 林韵胸有成竹地问道:妹子,你是考虑费用问题吧? 慧宁有些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林韵一脸坚定地说:妹子,放心吧,至于钱的问题,你看着给就行了。 慧宁一脸惊诧:这,怎么可以呢? 林韵微笑地说:我是县人武部部长的爱人,你的情况我是了解的,你丈夫是边防军人,大雪封山回不来,我理当帮助你。何况我也是军嫂,个中的酸甜苦辣是深有感受,我是懂你的! 长期独自用孱弱的身躯坚强地支撑起家庭生活的慧宁,此刻泪流满面,哽咽了:嫂子! 妹子! 两个军嫂轻轻地拥抱着。(411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