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8|回复: 3

闪小说十遥远

[复制链接]

384

帖子

12

精华

8

听众
主题
47
积分
4157
记录
0
收听
0

铜闪人

发表于 2013-2-1 20: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曾勇 于 2013-2-1 21:05 编辑

一、遥远的早晨
  
  曾勇
  
  明媚的早晨,公园一角。
  柔软的春风中,清新的空气里,燕子正踩着悦耳的音乐翩翩起舞。
  燕子的优美舞姿,很快将不远处一个中年妇女吸引了过来。
  中年妇女笑眯眯地站在旁边看了一阵,禁不住击掌叫好。
  接下来中年妇女便向燕子“拜师”,说是要请燕子教她刚刚跳过的这个舞蹈。
  燕子自然是满口答应。
  说句实在话,这中年妇女跳舞真不怎么样,但燕子却很喜欢她,为她的直率和认真,也为她的随和与开朗。比如刚开始有个凝神远眺的造型,中年妇女因为做不好,一急之下竟自己掌脸:“笨,笨,真笨!”再比如中间有个舒展双臂的动作,燕子考虑到她身着西服,双臂上伸会袒露肚子,就改为侧伸,但她却坚决要求按原来的编排做,任由肥嘟嘟的肚皮露出来。还比如最后结束时,必须就地连转两圈,中年妇女一不留神跌坐在地下,可她并不爬起来,干脆仰面八叉躺下来喘气,一边哈哈大乐:“哎呀呀,晕死我了!”……
  晨练过后,两人一同说笑着走出公园时,忽有一对年轻男女恭恭敬敬地迎上前来叫“张总”。
  中年妇女这时立刻敛了笑,头一低钻进路旁那辆黑黝黝的“大奔”。
  “哎,哎,明天还来吗?”燕子见状急忙追过去问。
  “不一定。”中年妇女两眼目视前方,板着脸答。
  燕子一时呆住了。呆愣中就见那“大奔”很快淹没在俗世的尘嚣中,再回首公园这边,刚刚过去的事就像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
  
  
  二、遥远的人才
  
  乡杏鲍菇场为解决技术难题登报招聘相关人才。
  招聘广告很快有了不少回应。经反复筛选,菇场吴场长把外省一名刘姓专家聘了过来。
  别看刘专家才三十来岁,但水平相当了得,场里遭遇的技术问题经他指点很快一一化解,乐得吴场长时不时在背地里发感叹:这外省来的专家就是厉害,高薪聘请值呀!
  刘专家在场的时候,吴场长更是一脸的尊重,上桌敬酒,下桌敬烟,恭敬有加。
  不过今天刘专家显然是碰到了难题,这是菌种装包后的第三天,菌袋上忽然出现了好些白斑,刘专家苦思良久仍找不到原因和对策,只得给外省他的一位老师去电话讨教。在电话里跟老师交流一阵过后,刘专家忽然起身去了场里的杂物房。
  其时吴场长也在菌棚看着那些泛有白斑的菌袋发愁,根据以往所见,他知道这些白斑将很快繁殖成杂菌,从而造成这批杏鲍菇大量减产;这时见刘专家起身离开,便也跟了去。
  吴场长来到杂物房时,刘专家正从屋角那废旧资料柜里翻出一沓满是灰尘的纸来,此刻见到吴场长,刘专家很有些难为情:“是……是这样,电话里老是听不明白,我只好把老师的资料找出来……”
  吴场长一时满头雾水,待歪头看过刘专家手上那资料,不由得呆住了:他分明记得这些资料是半年前本场职工小黄亲自交给他的。他还听说,小黄辞职后去外省一个杏鲍菇场打工去了……
  
  
  三、遥远的水井
  
  狼狈如逃犯,疲惫似挑夫,这话说的就是他俩这样的徒步登山旅游者。
  狼狈而疲惫的他们眼下最最渴望的是喝水。
  于是向迎面走来的一个山民打听哪儿有山泉。
  不想问得正是时候——山民扬手指指不远处的一片竹林,说那里就有。
  于是立刻做出决定:女的原地看包,男的先行探路喝水;待男的喝过后,再换女的去。
  男人很快找到了泉水。那是一口井,位于另一条路旁,井口较小而水面较低,必须探进去大半个身子才能够得着。
  男人探身进井喝水时,心里忽生危机,他想这时候若是有谁使坏轻轻一扳井沿边自己的手或腿,自己这一生也许就“交代”在这水井里了。男人这么想着时,身后忽然响起一声咳嗽,吓得他一个激灵猛地从井中抽出身来。
  转头看时,一个行人已从井边走过。
  于是再次俯身喝水。不料这时又有人从路上走过,弄得他又没喝成。
  接着男人便站在那里等,他希望有那么一段时间,路上没行人或是干脆有两个以上的行人,但一时半刻的偏偏没有这么个时机。
  眼看女人在那边等久了,男人只得返回换女人来。碍于面子,男人没告诉她自己没喝上水。
  女人去了好一阵才回来,说是没找到水井。
  水井不就在那儿吗,怎么会找不着呢?男人说着背起行李陪她一同折回。
  女人显然也说了谎,折回后不待男人多作指点就径直来到水井边。令人悲伤的是,女人这时并没有俯身进井喝水,而是站在那里左顾右盼往山路两边看。
  ——男人知道,她在等候路上的行人!
  
  
  四、遥远的劳模
  
  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劳模胸佩大红花挺拔在主席台上……
  受那红花与掌声的诱惑,她不甘与别的与会者那样远远地欣赏和敬重劳模,于是抛开少女的羞涩热烈追求他,并最终如愿将他俩的距离缩短到了不能再短……
  再次感受到劳模的遥远,是在许多年之后。那时他俩所在的工厂已经倒闭,无从“奉献”且不再强壮的劳模与她一道在街上摆起了水果摊,为躲避突如其来的“城管”,劳模常常连一声招呼都来不及跟她打,便独自拉起那车五颜六色的水果往远处奔逃。
  更多的时候,她是和劳模一起,望着家里劳模得来的那一墙壁这样那样的奖状发呆。彼时彼刻,劳模就在她身旁,但她却觉得劳模离她很远很远。
  不过,劳模真正“远离”她,是在他五十九岁那年。因为劳累,因为疾病,因为贫困到没钱去公墓购买墓穴,劳模变成了厂生产区的一个小小的土包——那地方这时已颓败成了一片杂草纵生的乱石岗;而孤寡的她也就此住到了远在外省工作的儿子家。
  几年后,厂生产区被开发商征用,等她闻讯赶回为劳模迁墓时,劳模的坟堆早已不见了踪影。
  那些天,她一直在那片被推土机铲平了的泥土中寻找劳模,有知情人见了就劝她说别再找,说你有这份心就行,反正人都死好几年了。她听了就很认真地摇头:不,他没死,他只是离我们这个世界远了些,那地方有鲜红的花,还有雷鸣般的掌声……
  
  
  五、遥远的领导
  
  张三是个平头百姓。
  平头百姓张三碰到一桩麻烦事,这事不公正解决张三没法活。
  好在主办这事的领导就在张三家近旁的一幢大楼里上班,因而张三不用费多大功夫就能找到他。
  张三第一次走进领导办公室的时候,领导正翘着二郎腿坐在那里看报纸。见张三推门进屋,领导很不高兴:你这人怎么搞的,连门都不会敲吗?说罢不再搭理张三,继续“哗哗”翻报。
  张三第二次走进领导办公室的时候,领导正打开电脑在QQ农场“偷菜”。这次张三是敲过门进来的,领导态度稍好,领导说:我马上就得出去开会,你以后来吧。
  张三第三次走进领导办公室的时候,领导正坐在转椅上扭动着屁股跟人打电话,听得出电话里的人是在邀他去哪儿打麻将,但领导接罢电话后不说是去打麻将,说他去厕所,然后一去不归……
  亲友们闻讯纷纷出主意,有人叫张三向领导表示“意思”,有人建议张三托人说情,但一概被性情倔强的张三否定,张三说:这事我有理,又该他管,有必要求他吗?
  拒绝求领导的张三那以后便常常站在领导办公室前吃闭门羹。
  终有一回,张三还是找机会再次走进了领导的办公室。谁也不清楚那天他俩之间的对话内容,只知道领导被张三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捅死在办公桌下。
  张三行凶后离开领导办公室时,正碰上有人前来找领导。张三说:别找了,他已经走了!
  对方听了一脸的疑惑:他到哪儿去了?
  很远。张三指着西边天际一片凄惨的乌云说,他去了那里。
  
  
  六、遥远的靠背
  
  气喘吁吁的,他终于爬到了这座山上的另一个旅游景点。
  累坏了的他此刻并不急于观光,而是想找个地方倚靠着歇一歇。
  然而,举目四顾,这地方游人不少,光秃秃的鼓形石凳也有一些,却偏偏没有那种可供倚靠的石椅或木椅。
  于是想起了刚才在路上看到的那些山民,看得出那些人原本互不相识,但他们却很自然地邀在了一起,背挨背两两倚靠着坐在地下歇息。
  想到这里,他便觉得满目都是“靠背”,于是向近旁席地而坐着的一个中年男人走去:你好!我可以靠着你的背坐吗?那样我们俩都要舒服一些。
  中年男人抬头警惕地看了看他,随即将脸扭向一边。
  他见状只得另觅“合作”伙伴。这是个年轻小伙子,听他说明来意,眼神中满是疑惑,接着摇摇头回绝:“不,我不习惯这样……”
  于是再找人“合作”。他找的第三个人戴着一副大墨镜,头上的旅游帽压得低低的,让人很难判断出真实年龄。这人听过他的话后,也不回答,却反过来问他:“哦,你爬山爬累了,想找个靠背倚着休息是吧?”
  “嗯。”
  “那我这里没有,你到别处找去吧。”
  “去哪找啊?”
  “一路走下去,山脚下有公交车站。”“墨镜”不无揶揄地说,“去那里搭车进城,再找个宾馆住下来,保你可以找着靠背!”
  
  
  

384

帖子

12

精华

8

听众
主题
47
积分
4157
记录
0
收听
0

铜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20:5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曾勇 于 2013-2-1 21:05 编辑

七、遥远的杜鹃
  
  杜鹃外出打工去了,留下老公墨乌在家料理农事以及照顾他那双目失明的老娘。
  娘儿俩在家闲坐时,娘总免不了发感叹,说咱们家杜鹃不容易,为赚钱,跑到了那么远的一个城市去打工。墨乌这时便在一旁安慰她:“娘,杜鹃没走远,她就在我们身边呢!”娘听了就咧开干瘪的嘴乐,她知道,年轻的儿子此刻一定是在用目光舔墙上杜鹃的相片。
  一晃半年。这天,熬不住相思之苦的墨乌终于乘火车去了杜鹃打工的那座城市。临行前,墨乌很是兴奋地跟娘说,他这回要学学城里人,事先不跟杜鹃通消息,也给她来个意外惊喜!
  三天后,墨乌回来了。意外的是,墨乌原本只说是去看看杜鹃,没想到他把杜鹃给带回来了。
  让娘伤心的是,杜鹃明明回家了,可墨乌偏偏哽着喉咙说杜鹃没回来。
  娘听了就着急地喊:“杜鹃!杜鹃!”
  杜鹃应声走过来,跪在娘面前哭:“娘,您别叫杜鹃了,杜鹃死了!”
  “胡说!”娘抚着杜鹃的头发,深陷着的眼窝里禁不住溢出泪水来,“墨乌可没这么讲,他只是说你还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娘,杜鹃想回来啊!”杜鹃嚎啕大哭,“可是娘哎,你告诉我,杜鹃还回得来吗?”
  …………
  
  八、遥远的丰收
  
  望发打小脑子不开窍,小学二年级连读了三年,愣是没能升到三年级去。有大人问他:你嘴巴吃辣椒,是谁拉屎时屁眼辣呀?望发挠着头皮想了好一阵都找不到答案。
  就这么个主儿,这年试种了一亩市农科所新研究出来的高产西瓜品种“圆山6号”,竟收获一万两千多斤瓜!
  表弟得才不服啊!记得年初去市农科所买瓜种,还是他邀望发一起去的呢,怎么到头来望发收成这么好,自己一亩地才摘不到八千斤西瓜呢?
  得才估摸两边瓜地有不同,就骑着摩托去邻乡望发家地里看。让人疑惑的是,那地跟自己的一样,也是沙质土……
  次年,表兄弟俩又都买来种子各栽了一亩“圆山6号”。
  不料瓜熟时节,得才又少收了四千来斤!
  得才满脑子糊涂,第三年种瓜时,便拉下面子时不时骑着摩托去望发那里学习,望发下种他下种,望发施肥他施肥,可等到摘完瓜一总账,两边地里的差距还是那么大!
  于是去市农科所向专家咨询。专家说:没别的原因,西瓜属异花传粉植物,你地头近旁肯定种有传统品种的西瓜,所以影响了产量。得才说:我表哥那地四周也有不少瓜地呀!专家说:他们种的一定都是“圆山6号”。
  得才不信,立刻去电话问望发,结果还真是这么回事。望发说,他知道“圆山6号”产量高,就分了一些种子给四周地里的人。
  专家这时就在一旁建议学望发。得才心里有些不情愿,说:我不这么干行不?
  专家说:行是行,只是你永远也别想赶上他那收成……

384

帖子

12

精华

8

听众
主题
47
积分
4157
记录
0
收听
0

铜闪人

 楼主| 发表于 2013-2-1 20: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曾勇 于 2013-2-1 21:06 编辑

九、遥远的桂皮
  
  炖兔子肉要放桂皮,不放桂皮,纵使八角、料酒、葱、姜、蒜全齐,也炖不出那个味。
  桂皮不是常用作料,家里不常备。原先在乡下做兔肉,碰上家里没桂皮,张婶就去找四邻要,风风火火转一圈,总能拈几小块桂皮回来。但现在张婶却遇到了麻烦:刚才上街买了一坨兔肉,接下来却没能寻到桂皮,平日里儿子儿媳曾再三叮嘱别乱串门,说城里人不作兴这个,可眼下不去串门找来桂皮,这兔子肉该怎么炖啊?
  正犯难时,隔壁女人忽从门口走过,看得出她也是上街购物来,篮子里装满了这样那样的东西,而且那上面分明搁着两大块桂皮!
  于是急忙出屋搭腔:“哎,你好!”
  隔壁女人一愣,随即木着脸问:“有什么事吗?”
  “我……”张婶见状有些犹豫,“我家买了兔肉……”
  隔壁女人“哦”了一声,同时开门进屋,随即又将门“砰”地合上。
  张婶望着那冰冷的门,很有些不甘心,于是硬着头皮按响了门铃。
  门很快支开了一条缝,露出隔壁女人那张依然麻木着的脸:“你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张婶话到嘴边忽然改变了主意,“我想跟你打听一下,你的桂皮是从哪买的?”
  “坐二路公交,过十一个站后下车转九路,九路一直到头,下车后再步行一里路到国光超市,那里三楼有买……”
  
  
  十、遥远的风景
  
  他和她因为同在一家厂子打工而相识相知进而相恋。
  两个恋人决定趁假日一同出城看风景。
  城里的风景区都游览过了,双方老家也没什么好看的。几番讨论后,两人商定各挑一个自认为风景最美的地方带对方前往观赏。
  乘半小时大巴,转坐一小时中巴,再步行了十来里路,他俩来到了一个河滩上。
  “怎么样,”她指着波光潋滟的河水与两岸碧绿的柳树说:“这地方不错吧?”
  他说:“不错,真是不错!”
  她说:“在乡中学读初中时,我曾和同学一起来这里游玩,因为相距太远,以后再没来过,但这片风景却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接着返回坐中巴,然后转大巴,下车后爬了差不多一小时山,两人来到了一座山峰。
  “你看看,”他双手叉腰俯视着四周嶙峋的山石和连绵起伏的山峦,不无得意地说,“这里风光好不好?”
  她说:“好,好,确实好!”
  他说:“这是我早先在地质队打工时发现的,那时我负责给专家们背标本,成天跟着他们在山里转……”
  两人看罢风景坐上回城的大巴时,已是傍晚时分。暮色中他发觉她脸色木木的远没有预期的兴奋,便忍不住询问缘由。
  “说实话吗?”
  “嗯。”
  “其实我家就住在那座山下,那个山峰我都不记得去过多少回了。——你呢,你觉得我们上午看到的那个河滩怎么样?”
  “唉,怎么说呢,那条河的对面就是我外婆家,小时候我在外婆家住了三年,常去那河里玩水、洗澡……”

1567

帖子

19

精华

8

听众
主题
122
积分
10713
记录
0
收听
0

站长

发表于 2013-2-1 21: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闽ICP备2025097108号-2 )

GMT+8, 2025-9-16 07:28 , Processed in 0.12885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