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小说作家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10|回复: 1

新华作家林高谈闪小说创作

[复制链接]

8497

帖子

144

精华

23

听众
主题
829
积分
45128
记录
16
收听
0

版主

发表于 2012-10-18 10: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闪小说学会 』 [理论赏析] 新华作家林高谈闪小说创作  


    作者:冷月潇潇 提交日期:2012-10-18 08:32:45 访问:51 回复:11   删除所选回帖   编辑  不能编辑?  楼主

作者简介:
林高,原名林汉精,祖籍广东揭阳。曾负笈国立台湾大学并考取文学学士学位,服务于教育界,现已退休。90年代曾担任新加坡作家协会副会长。著有小说集《猫的命运》、《笼子里的心》,《林高文集》等。



  谈闪小说创作1

  3月11日在新加坡作家协会会所参加一个分享会,谈闪小说在岛国的兴起,以及这个文体的美学特征。出席者20几位,大家踊跃发言。
  
  生活节奏太快了,加上科技迎头赶上,手机视屏可容纳得下一篇闪小说,随时随处可读,闪小说便流行开来。从这个角度看,闪小说是应运而生。作家应该审时度势,接受挑战,除非闪小说不是文学。
  
  我也一直在想,以500字为限的闪小说,有生命力吗。能出现百读不厌的作品吗。
  
  写出像闪小说的作品不难,写出令自己、令读者击节再叹的作品不容易。适合以闪小说呈现,写成精品的题材,也是可遇不可求吧。大概大部分的闪小说只能追求霎那的美感,片刻的趣味,灵光一现的智慧吧。能这样,也是不错的。文学创作应该在文字、形式、情感思想上有可赏读的地方,做到了,就是一种愉悦,一种收获。
  
  问题是,怎么样才是一篇可读的作品?
关注楼主 收藏 转发至天涯微博

作者:冷月潇潇 提交日期:2012-10-18 08:33:17     删 除   编 辑  1#

  谈闪小说创作2

  《红楼梦》是诗的小说。武汉华中师范大学谭邦和教授说,《红楼梦》以常为美,武侠小说以奇为美,一语中的。曹雪芹写日常,从日常看到生命的真实与美好,看到生命的堕落与幻灭,看到生命的无奈与荒唐,看到生命的此岸与彼岸。他的小说是诗的小说,他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叫诗意的人生?什么样的小说才是诗的小说?
  董农政说,所有的文学最终要引向诗的。我明白他的意思:文学的最佳境界应该是诗的。
  诗的小说不是一味在文字上、技巧上下功夫,吊诡的是,诗的小说一定是文字和技巧把内容提升至一个境界。提升是什么意思呢?既单纯又复杂吗,既单纯又深刻吗,既精神又物质吗……
  闪小说能不能和一首五/七绝、/五七律、五/七古一样玲珑剔透,又具备小说的美学特征?
  
  
作者:冷月潇潇 提交日期:2012-10-18 08:33:48     删 除   编 辑  2#

  谈闪小说3

  5百字为限的闪小说不可能说故事。只能取故事 / 事 件的片断。切入点很重要,切入点必须揭示人物的心理本质,或生存的本质性状况。由微见著,难。所以叙述技巧顶重要。若转折处只产生意料之外的惊讶,趣味就 浅了。董农政说,写小小说的时候已经犯的错误,闪小说还要再犯吗?问得是。不过,我觉得,倘若题材只能制造趣味性的美感,意料之外的结局,那就要在呈现形 式上有可玩味的地方。
  下面是周粲的闪小说。
  鞋子
  她试了好几次,都没有办法替那只伸过来的脚穿上鞋子,索性跌坐在地上,才把鞋子穿上。
  五岁的孙儿笑了,又伸过来另一只脚。
  自从媳妇死了,儿子外头有人,很少回家,照顾孙儿的事,都落到她身上。她想:这孩子可怜,应该多疼他一些。
  孙儿穿好了鞋子,走了。婆婆在后面喊:“快来拉我一把呀!”
  孙儿的笑声,越来越远,越来越小。
  只取一个生活画面:婆婆替孙子穿鞋子。
  试好几次、索性跌坐、自己站不起来,是写婆婆对孙子的疼爱。
  伸过来的脚、又伸过来另一只脚、笑着跑远了,写孙子顽皮地承受婆婆的疼爱。
  这两组动作有什么看点呢?
  媳妇死后,儿子有新欢,照顾孙儿的事,都落到婆婆身上,是一个“预示”,暗示婆婆的付出可能又是一场空。不见有风,涟漪却起了。预示得好。
  父子母女祖孙之间的爱,先上对下,后下对上,应然却未必然。上对下总义无反顾,往后的事又总迂回曲折。此画面让读者感到温馨,也感到淡淡的哀愁——不在婆婆,在读者心里。
  
  
作者:冷月潇潇 提交日期:2012-10-18 08:35:19     删 除   编 辑  3#

  谈闪小说4
  
  点评闪小说:《身影》
  先读下面的作品。
  
  身影    希尼尔
  雨后,抄公园的小径回家。在草丛处踩到一只独角仙的甲虫,“嗞”的一声,来不及闪避,那黑色的觭角好像是被压断了。
  
  回到家,妈在做例常的晚祷。都过了晚餐时间,老爸灵位前的香坛有蠕动的影子。我趋前一看,竟然是一只沾满了香灰的独角仙,丢失了坚硬的角。
  “它前晚就来啦!”妈半睁着眼:“下午被我赶了出去,怎么,又飞回来啦?”
  
  “哦——。”那用力挣扎的熟悉身影,如童年某次的雨天,老爸撑伞来接我回家,不小心滑倒却努力爬起来的样子。
  《身影》的叙事特点是很会闪——时间跳跃快。闪与闪之间必须建构意义联系,作者做到了吗?
  “我”在公园踩到一只独角仙,觭角给压断了。“谁”会理睬觭角是不是给压断了呢, 踩到独角仙的时候?恻隐之心。
  到 家,发现失去觭角的独角仙,在老爸灵位前蠕动。这残了的独角仙就是公园里被踩的独角仙吗?在“我”的感觉里,仿佛是。是“我”在看,在听,在想,一切将以 “我”的感觉为依据。依据在哪里?灵位前、蠕动的身影、沾满香灰,还有妈的话,营造了一种灵异的氛围,把那氛围联系起来的的正是“我”的恻隐之心。
  当恻隐之心看“那用力挣扎的熟悉身影”,更把“我”的意识导向“童年某次的雨天”,老爸“不小心滑倒却努力爬起来的样子”。
  由人及物,由物及人,恻隐之心在叙事时暗通筋脉。“老爸撑伞来接我回家”和“妈在做例常的晚祷”这两个日常细节使得“意义”的产生合情合理。
  怎么说明闪小说的跳跃技巧?希尼尔的《身影》作了很好的示范。
作者:冷月潇潇 提交日期:2012-10-18 08:36:24     删 除   编 辑  4#

  谈闪小说5
  
  点评《桌四足》
  桌四足 黄永玉

  桌四足不齐,忐忑左右,鼎见而笑之曰:“以我阔颈丰腰之躯,尚三足足矣,且不论崎岖,立地即稳。君足所维持仅一板耳。拟可深思!”
  桌自惭形秽,锯减一足,扑地不起。

  《桌四足》是一则寓言,收录于黄永玉著《芥末居杂记》里。用拟人化说故事,生动、富哲理趣味。
  当闪小说阅读也很好。它靠意象说话。
  桌有毛病了:四足不齐。桌,吃不下睡不好——拉开了故事的序幕。
  桌在鼎的嘲笑下锯掉一足,结果扑地不起。当然扑地不起,人家是鼎你是桌;鼎和桌不一样。桌,见识短浅,不懂得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且心理素质差劲——彷徨又自卑。
  问题是,鼎摆什么姿态呢,干吗劝桌“深思”呢?
  鼎,富有文化内涵。它是礼器,后来用以铭刻功绩,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盛况。至今,国家的重要仪式有时仍可看到这种礼俗的遗迹。鼎,在古代,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曾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作为文化意符,在叙事功能上它是个象征意象。鼎对桌的“言论”是盛气凌人的骄傲?抑或喻示一种文化偏见,或执着。
  有了它,文本的寓含得以拓展,趣味无穷。
作者:冷月潇潇 提交日期:2012-10-18 08:37:26     删 除   编 辑  5#

  谈闪小说创作6
  
  点评《下一个是我》
  
  
  《下一个是我》    信天云
  
  
  我因车祸而失明,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那年,她得了胃癌,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下一个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
  
  《下一个是我》在新浪微小说比赛脱颖而出,得第一名。它的卖点应该是女友的遗言。这遗言很有些巧思,可是它能引发共鸣,产生意义吗?它能拔高成为一种伟大的精神人格吗?读者可以假设,女友不介意“我”是个瞎子(她爱我的内在美),临终把眼角膜捐给“我”(无私的付出),而且鼓励“我”爱上另一个女人(心胸宽大)。不过,这一切都是文字逻辑,用脑筋推论出来的。从文本的平面叙述,读者很难领会两人的爱情关系;而文学必须从感性打动读者的心。
  女友的遗言,变成了流行小说/电影里的对话了。它顶多让人觉得“鬼灵精”罢了。
  闪小说是可以对人物作细腻的描写的,周粲的《鞋子》就做到了。
  闪小说必须有文学的韵味和寓意,才耐读。
作者:冷月潇潇 提交日期:2012-10-18 08:38:06     删 除   编 辑  6#

  谈闪小说创作7
  
  点评《拍蚊子》
  拍蚊子 董农政

  大和尚升座讲唯识。
  一众人等听得唯唯识识。
  一只蚊子在大和尚与众人间徘徊。
  一位居士盯了它很久,看准时机,双手往空中一拍,“怕”,讲堂响起回声。
  没人有反应。
  “是伊蚊!”那位居士很讶异的说。
  其他人讶异的望着他。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一日

  看了董农政的闪小说《拍蚊子》,你以为讲佛理,就不读了。其实,可以把它放到生活中去读的。
  大和尚是悟道者,他讲“道”,“道”会原汁原味地传递给众生吗?众生心里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所谓唯识,是认识宇宙的方法,所谓“赖耶缘起”,赖耶识是第八识的梵文音译,意思是藏识。这样讲下去,小说变成在宣扬佛理了。
  众人听大和尚讲唯识,听得“唯唯识识”——众人在理论上、在心念兜转,出不来了。居士刚好相反,他的心念一直在外,盯住一只蚊子。
  “一只蚊子在大和尚与众人间徘徊”是一个真实的画面,蚊子不会因为“大和尚升座讲唯识”就识趣避开了。居士到底不是大和尚,他给一只蚊子扰乱了心思,那也是很真实的反应。居士打蚊子!当作大和尚面前打蚊子,行吗?“拍”的回声竟是“怕”,众人肯定吃一惊,阿弥陀佛,杀生呀。
  情况很有趣:是伊蚊!居士的反应是讶异,可见他打的时候不知道是伊蚊;他打蚊子是定力不够,上课“心不在焉”。众人“讶异”,因为居士太莽撞了。
  没提到大和尚?
  这故事应有弦外之音:大和尚看见居士打蚊子。
  大和尚会怎么回应呢?我猜想,大和尚会说,打了就打了。不说居士对或者不对。
  佛家不讲分别心,一讲万物就有对立,有边界,看不到真相了。然而,去除分别心是认识人世间的一种态度,一种方法,一种过程,不是什么都没了标准。佛家讲戒律,什么该什么不该,也是为了让“心”安静,以便好好认识人世间。可见“分别”不是死的教条。
  伊蚊飞绕来绕去,给上课不专心的居士打死。伊蚊的作用在于说明居士的心猿意马,不在于凸出他犯戒。
  不执著,不兜圈子,恐怕是我们认识人世间的智慧。
  强作解人,为了对活脱脱的人生提出看法。
  
  
作者:冷月潇潇 提交日期:2012-10-18 08:38:57     删 除   编 辑  7#

  谈闪小说创作8
  
  点评《反医》
  《反医》 黄永玉

  一胃病患者求诊,医师撑拐至,病胃者问:“师患何症?”曰:“关节炎。”病胃者跃起曰:“余有祖方,可立愈。”遂皆返。
  不日,医者愈,病胃者至今未好。
  
  
  《反医》这故事很有趣,医师没医好病患者,病患者反而把医师的毛病治好了。医师医不好A的病。他医得好B、C和D的病,这是可能的事。寻找意义的线索似乎不在这儿。
  从头到尾病患者反宾为主,他把医师的关节炎治好了,关节炎是一种“大众病”。病患者用的是祖方。租方是民间累积的智慧。租方医好医师的毛病,看似稀松平常,却有弦外之音。
  医者,或曰医师,是一种身份,冠以“医师”的名堂,仿佛就是专家了,坐上医师的位子,就可治病。这寓言里的医师不良于“行”,暗示他空有头衔。社会上,类似医师/医者的人,不少。他们的头衔/权位办不好事情。租方——民间智慧——把他们否定了。
  《反医》也暗示反向思维的不无可能,比如父子、师傅徒弟、老师学生、上司下属、政府人民,本来是AB关系变成了BA关系,B给A指点了迷津。
  《反医》虽短,仍有很精彩的人物行动描写,譬如“撑拐至”、“跃起曰”;也埋藏了足以发掘意义的信息,譬如“关节炎、祖方、医者”。
  这则寓言给写闪小说者的启发是,注意文字的密度,也别忽略了小说味。

195

帖子

5

精华

0

听众
主题
35
积分
1052
记录
0
收听
0

版主

发表于 2012-10-18 11: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拜读,受益匪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闪小说作家论坛|手机版|触屏版|小黑屋|闪小说阅读网 ( 闽ICP备2025097108号-2 )

GMT+8, 2025-9-13 23:09 , Processed in 0.1551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