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剑如 于 2016-6-21 12:29 编辑
棋错一着
勤生,上海人,我师兄也,高级英语老师退休,孙子读初中,好享福了,他却立下宏愿:一要把孙子培养进清华北大,二是博览群书,弥补青春的缺憾。 每天往返于闸北金山间,教孙子新概念英语,晚上捧着《资治通鉴》研读,买菜做饭,乐此不疲。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电话他悠着点,慢慢来,千万注意,珍惜身体。 他老兄健康状况并不好,15年前儿子上海结婚,我提醒他,把钱用在刀口上,赶快解决孩子最迫切最需要的住房,他回答说:“上一辈没有给我们什么,不也生儿育女走过来了?趁他们年轻压压担子,才懂得甘苦。”结果,孙子出生长大,一直挤在外婆家。 师兄六十退休,挣的钞票,再省吃俭用,也追赶不上飙升的房价。为了孙子有一个安定的学习环境,他搬回上海租了间房,到民办中学打工,教学生补课,办培训班拼老命赚钱……弓绷得紧了,干到第四年,心脏安放支架,只能退回小城静养。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安定了两年,萌发了开头的愿望,卖了水乡的房子,拼上多年的积蓄,买下亲家母隔壁的中套,结束了儿孙的寄居生活,自己也在闸北买了一小间安顿下来。有了目标,他感觉身体强健了不少,扎扎实实开始了又一波努力。 师兄弟闲谈中,我再三关照他注意身体,不服老不承认心脏有病不行,他的计划实现得小有成就,很不以为然。最近听师嫂说,维持支架的药也停了,我心“格顿”一下,坏了! 还没有打去电话,噩耗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