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帖最后由 林健 于 2018-9-6 15:47 编辑
x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石闪人说文/月照流水
 时间,不总是如刀似剑;它也会把一份陌生与冰冷,捂出熟悉与温情。
 新木闪人,于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时间的记忆。那份最初的对新事物的好奇与热情,也随着时间的流淌又多了更深地反思。
 一、600字的闪小说,如何不甘于仅作低空飞行,而有真正凌空展翼的姿态?
 故事性,是小说的传统。
 从志怪传奇,到市井风情、乡土民风,那趣味的必须存在,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观者,唯趣而趋;作者,非趣不工。
 文学理论的发展,给我们厘清了一些认识。
 流行的,迎合的是市场,是大众口味;但流行的,未必就有极高的艺术审美性。一方面要热、受追捧,一方面要有高蹈之飞翔。两难的处境,也正是这个社会人心浮躁、文化多元的某种折射。
 深刻的哲学背景和世界文学背景,是区别名家与大家的标志——这是一个学者的感悟。
 小说家笔下的故事,也就是个“象”的意义。
 绝不是现实世界的真实,而是心灵化的现实。当一味追求故事的“趣味”,并企图以此博人眼球,必然失去或减弱了由故事而作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考的意味。
 哲学对于文学的意义是什么?
 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哲学是让文学“辉”与“媚”的深沉底蕴。
 (看到很多精华作品,还有评论的角度,它们的侧重,让我有了作如上思想交流的想法。)
 二、故事老套、情节老套的观点。
 严格地说,这个观点与叙事学的理论是相背离的。(我几次看到这样的评论。)
 故事永远在于不同的人讲,不同的结构安排和审美表现。一个三角恋爱,A追B,B追C,讲的人乐此不疲,听的人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根本没有停下来不再重复的趋向。
 为什么?
 艺术,永远是“我”的表达。
 
 不必举砖拍我,我没有“立此存照”的意思。
 有益的交流,必将促进闪小说的发展。和闪小说的倡导者一样,我也期望闪小说早日走进更加辉煌的境地。(这是不是因为,我已经是“石闪人”的心理?呵呵!)
 叶雨老师说,闪小说一直在路上。说得真好!
 个见交流,多作指正。
 谨谢。
 ——月照流水。
 
 
 
 | 
 |